2023年5月16日,长篇传记文学《河道总督》与潘季驯治河精神座谈会在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潘季驯纪念园举行。来自山东省济宁市政协的领导和专家与浙江省湖州市方面的专家学者一起座谈长篇传记文学《河道总督》的创作成就,缅怀被誉为“治水巨擘”、"水工大师"和“千古治河第一人”的明代河道总督潘季驯,共同弘扬和传承潘季驯的治河精神。

潘季驯是浙江湖州吴兴区人,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开始,到万历二十年(1592年)止,潘季驯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四次担任总督河道大臣,前后达 27 年,他根据黄河含沙量大和善于淤积、决口的特点,改变大禹以来用疏导的治水办法,采用“束水攻沙”的策略,建立缕堤、遥堤、月堤、格堤配套的堤防体系,制定“四防”“两守”修守制度,终于牢牢地锁住了大河,让黄河乖乖地承担起了运河漕运的功能,成为中国水利史上的伟大奇迹,对三百多年来治理黄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潘季驯四次治河的故事艰难曲折,感天动地,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洪流中最突出的代表和典范。总书记赞扬潘季驯“从大禹治水到潘季驯‘束水攻沙’,从汉武帝‘瓠子堵口’到康熙帝把‘河务、漕运’刻在宫廷的柱子上,中华民族始终在同黄河水旱灾害作斗争。”并赞扬潘季驯的《河防一览图》“这个真了不起!”。
为了深入贯彻实施黄河、大运河国家战略,弘扬潘季驯的治河精神,济宁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工作室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杨义堂创作出版了反映潘季驯治河的长篇传记文学《河道总督》,在2023年4月《中国作家》头条发表,并由黄河水利出版社和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单行本。
在座谈会上,《河道总督》作者杨义堂向湖州市政协、吴兴区政协、浙江省级研学·西山漾基地和潘季驯纪念园赠书,并介绍了《河道总督》创作经过和作品特色。山东济宁和浙江湖州的专家对作品进行了评论。大家一致认为,在国家重视大运河文化和黄河文化的新形势下,杨义堂深挖明代河道总督潘季驯四次治河的感人事迹,创作出版长篇传记文学《河道总督》意义重大,而且作品态度严谨,故事性强,文笔优美,塑造的河道总督潘季驯、首辅张居正、工部尚书朱衡,潘季驯的好友、王世贞等“后七子”的诗人们,性格鲜明,让人过目不忘。杨义堂还结合时代的发展,大胆进行创造和创新。注重用现代影视剧的手法来讲故事,使笔下的故事有戏剧冲突,有画面感。写出了世道人心,让我们认识复杂的社会和人性。利用悲剧美学,写出了潘季驯的伟大、坚贞与壮美。此外,湖州市政协文史研究馆专家吴永祥介绍了潘季驯事迹。湖州吴兴·西山漾研学基地负责人分享了开展主题文化研学的做法和经验。





活动期间,山东济宁和湖州市政协等有关方面领导、专家一行游览了潘季驯水利文化园,拜谒潘季驯塑像,并参观了浙江省省级研学基地、省文旅融合示范基地——"世界丝绸之源"钱山漾文化交流中心。

本次活动,通过参观学习,交流座谈的形式,让一众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文化企业在明代著名治河官员潘季驯的故乡、美丽的湖州,相聚一堂。我们共同努力,并希望能有更多社会各界人士参与进来,传承和弘扬潘季驯的治河精神,奋力谱写护水、治水、兴水新篇章,绘就新时代的“山水清远图”。

-
央视影音客户端
-
央视新闻客户端
-
熊猫频道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