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文化 > 文化节目 >

方锦龙:“出圈”是为了让更多人“进圈”

发布时间:2022-07-08 12:19|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网络 |  |  阅读量:8717

日前,一档名为《中华礼乐》的文化综艺在山东广播电视台录制。带着爱子方的夸奖来到鲁,一起出现在节目中。

这位久负盛名的民族音乐艺术家、乐器收藏家、当代五弦琵琶代表人物,40多年来演奏了100多种民族乐器,越来越丰富地展现了传统音乐的魅力。也是“芳华十八”时尚中乐团的创始人。近年来,他一直活跃在各种综艺节目中,致力于传统文化的弘扬、传承和创新,演出了《韵界》、《新一年中国音乐的幻想》等节目,掀起现象级的全民话题,成为年轻人眼中的华语乐坛“顶流”。

6月18日下午,记者在泰山之巅见到了刚刚演奏完贾虎骨刃的方锦龙。有淡淡的青山,有云雾,有层次感,远处骨头的声音随风飘扬。方锦龙告诉记者,那一刻,他的内心透明而自由,壮丽而豪迈。“我一直期待着从这个传统文化圣地汲取能量。当我爬到其他山顶时,天空下所有的山都显得矮小了。,我是如此的震惊和激动,忍不住想为它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歌功颂德。那一刻从心底喷薄而出的是一种强烈的民族文化自信。”

呼唤“山东的礼乐”

虽然方锦龙是安徽安庆人,但说他是从山东走出去的艺术家也不为过。15岁考入原济南军区前卫歌舞团,“中国民族乐团四大家族”之一。名家云集,如、琵琶演奏家王惠然、笙演奏家胡天全等。在跟随部队到各地演出的同时,他不断提高多种乐器的性能,通过向前辈请教和夜以继日的刻苦练习,逐渐成为乐团的首席采摘师。1986年与山东著名作曲家肖江先生合作的大型琵琶协奏曲《静夜思》获首届中国艺术节金杯奖。

“从1978年到1988年,从15岁到25岁,我在山东呆了10年。那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10年。”方锦龙说,正是在这里工作和生活的经历,使他将山东人的优秀品质,如好客、忠诚、总是为他人着想等,注入到他的艺术生活中。“我对自己有一个基本要求:做任何事,内心都要干净。难道不是受山东礼乐文化的影响?音乐是最能表达人的真实气质的东西。玩的时候,内心应该是很无私的状态。心里没有礼物怎么弹好琴?”他说。

这次来鲁,方锦龙越来越坚信,必须大力弘扬礼乐文化。“礼乐教育天下人,使他们修身养性,体悟天道,谦虚有礼,端庄有序。这是中国古典‘礼乐文化’的内涵和意义,也是圣人礼乐制度的初衷。”方锦龙说,中国音乐分为天籁、天籁和人声。表面上代表三种声音,实际上也阐述了三界和天地关系。里面有瑰丽的图案,有深邃的思想,有生存的智慧。而“声”是先贤所思所感的第一表现。在古人眼里,礼可以“假”,因为我们不知道人是怎么想的,但音乐不能“假”。乐器不响,说明不会响。所以有“诗兴,礼兴,乐成”之说。“说明音乐太重要了,音乐是完美修身的至关重要的一环。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山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齐鲁是礼乐文化的传承地。中国没有其他地方像山东一样拥有如此丰富的礼乐文化资源。在喊‘友好山东’的同时,也要叫‘礼乐山东’。”方锦龙说。

一方面是底蕴和积累,另一方面是山东民乐的良好发展和巨大潜力。山东民间器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秦、郑、萧、于、关、都是山东籍的著名演奏家。鼓乐和锣鼓在山东人当中还是很流行的。方锦龙对菏泽的弦乐索乐赞不绝口。作为民间现场流传的唯一一种北方风格的弦乐器,通常由四种弦乐器演奏:筝、琵琶、扬琴和如意钩。它的旋律优雅柔和,和声雄浑优美,被称为东方民间交响乐。“我去当地考察和交流,也希望能帮助菏泽秦征清曲古乐社想出一些创新的点子。山东民乐要发扬光大,就要找到平台和契机。”

这段时间,方锦龙团队和相关部门一直在策划和推动国风和郭超音乐节的举办。“活动可以包罗万象,融入汉服、茶艺、书画、烧香等传统元素。,先把人沉浸在形式中。音乐是其中最闪亮、最核心的内容。”他说。此外,方锦龙成为艺术总监,并在山东成立了一个地方民族妇女团体——山东牛大民族乐团。方锦龙熟悉这种操作。早在2001年,他就在广州创立了“芳华18”时尚民族乐团,将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相结合,通过创新包装将时尚民族音乐引入国内外。在山东牛大民族乐团,有“芳华十八”的老成员,也有济南选拔的优秀民乐演奏家。方锦龙计划下一步将聚集国内众多优秀作曲家为乐团创作曲目,融合现代流行、传统、摇滚、原创民族风格等多种风格。“有人提出‘山东大姑娘’这个名字是土生土长的。我不这么认为。越是民族的,越是全球化的。未来,我们将结合线上线下资源,推动山东牛大民族乐团成为济南乃至山东的重要文化名片,为推广山东本土民族音乐做出更多努力。”方锦龙说。

“出圈”就是带领大众进入圈子。

上世纪80年代,他去欧洲演出时,一位广东华侨请方锦龙演奏著名的粤曲《平湖秋月》和《雨打芭蕉》,方锦龙不会。这位老乡又问起潮州音乐《西洋寒鸦戏水》,他也不会。这种尴尬激起了方锦龙的求知欲。他知道广东音乐、潮州音乐和客家汉乐是岭南音乐的三大流派,也是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有能力深入了解它。于是,1988年,他毅然南下广州,从零开始,学民乐,玩流行音乐。此后在香港、澳门、广东省首届“力量杯”广东音乐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多次参加国内外文化交流活动,并在广州、江苏、湖北、湖南、香港、日本等地举办了数十场琵琶独奏音乐会。近年来,他在上海设立了大师工作室,在苏州常熟设立了“金龙民族音乐传习馆”,在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设立了“方锦龙民族音乐技艺大师工作室”。“我的人生轨迹是行走在长江流域、珠江流域、黄河流域。我喜欢称自己为浑江龙。”方锦龙说,生活在于折腾。他敢于重新开始,寻找新的挑战。

在不断的挑战中,方锦龙也迎来了网络世界的一阵火爆。这是2019年哔哩哔哩跨年演唱会上的一场跨界演出。在11分钟的节目中,面对100多人的交响乐团,方锦龙是单管乐团,琵琶、尺八、音乐剧《电锯》、二胡,甚至还有他自己的“脸”...各种民族民间乐器轮番演奏,鲜花在他手中演奏。经典摘录如《海的微笑》《你的传说》《教父》《男子汉要自强》《火影忍者主题曲》等。依次出现。而他与虚拟人物洛天依合作的《茉莉花》,更是豁达,被网友惊呼为“最强跨界合作”。此前,广东卫视民族音乐真人秀《国乐盛典》上一段用五弦琵琶模仿世界各地18种乐器的视频已被网络疯传,引爆现象级娱乐效应,受到华人世界热议。据不完全统计,方锦龙的所有视频在互联网上的点击量都超过了5亿次。方锦龙和他喜爱的民间音乐实现了彻底的“出圈”。小伙子贴心地给他起了很多“江湖头衔”——爱收膝盖的人、兵家宗师、行走的乐器库、方惠泉、方独秀...“任何事情。别人说我是师傅,我说我是师傅,在家做饭好。”讲到这里,他笑了。

“为什么民乐不能有流量?自古以来就有流行的DNA。《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等经典歌曲,百年后依然很受欢迎。但在新的文化消费环境下,民乐需要以适应新时代的形式进行包装,让大众重新看到它的魅力。”方锦龙说,这就像一座金字塔。我们不仅要强调塔顶,还要看到下面的塔底。只有塔底越宽,整个建筑才会越高越稳。“民乐最大的特点就是‘与民同乐’。长期以来,礼乐始终着眼于时代,尤其是在当前,必须追求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传统文化艺术,没有创造和发展,或者保守发展,是不行的。只有做出当下普通人喜欢的音乐,生产出真正贴近大众的产品,才能引领更多人推进圈子,再次喜欢,最终达到最高品质。”他说。

也正是凭借着对创新和革新的坚持,方锦龙率先提出了“民族音乐多样性”的概念,并在各个舞台上进行实践,赋予了民族音乐丰富的创造力。音乐会上,他用脱口秀的形式,一边讲,一边在笑声中讲述琵琶的千年历史;在晚会上,他愉快地交了朋友...如今,方锦龙已经成为“90后”、“00后”认可和欢迎的民谣IP。“有IP总比没有好吧?方锦龙,袁金龙...如果都出来就更好了。”他又讲了一个笑话。

方锦龙复兴民间音乐的尝试也引起了许多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他自身技艺不精,杂而不专;也有人认为他与流行歌手的合作和搬到哔哩哔哩是自我贬低,意在吸引人们的注意...对此,方锦龙很平静:“不可能因为噪音而不做事。一切新生事物的良性发展都会有一个爬坡过程,即使最后失败了,也能给后人留下一些教训。其实方锦龙所谓的“出圈”主要是因为我赶上了国家浪潮高涨的好时代。而且因为有了听众的关注,我可以更有信心介绍最新最正宗的民乐。”

嫁接“苹果梨”

目前的民族热潮和国风热,是否意味着曾经长期处于劣势的中国民族音乐在与西方音乐的交流对话中,存在感更强,声音越来越大。甚至可以说是在打一场翻身仗?

"增长和扩张是显而易见的."面对记者抛出的问题,方锦龙也很动情。他回忆说,十几年前,国内的音乐会大多以西方乐器为主,比如钢琴、吉他、小提琴,这些乐器极大地刺激了方锦龙的神经。在他看来,地球村时代,接触西方音乐不是坏事,但更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传统特色。第一,要对自己的音乐和文化有信心,这样才能更好地与西方音乐平等交流。

几十年来,方锦龙从未停止对西方音乐的研究和探索。他游历了许多国家,深入研究了许多国家的民族音乐和乐器。在与外来文化碰撞的过程中,他体会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优势:“西方讲节奏,中国讲音韵。像做菜,西方讲究放多少克盐,中餐就是一点点盐。节奏是固定的,但韵是无限的,这是古人的智慧。中国的民族音乐其实很有腔调。从一开始,我们的古乐就有8800多年的历史。对历史了解得越多,就会越有文化自信。”方锦龙说。

对于东西方音乐的差异,方锦龙也有独到的见解:“西方音乐是普通音乐,一把小提琴拉得好,一群小提琴拉得好,但东方音乐是个人音乐,一把二胡拉得好,一群二胡没调音也拉得好。所以我们在做民乐的时候,不一定要完全接近西方交响乐的形式,可以借鉴,可以多种方式呈现。一些国家和地区往往强调乐器对于民族音乐表现的独特性。比如日本,从唐朝传下来的传统乐器,大部分都没有改变,值得我们考虑。”

要让民乐走向世界舞台,固步自封、闭门造车是不可取的。在方锦龙看来,开放包容也是中国音乐的特点之一。“民族音乐,是最能体现中国人感情的。为什么叫郭乐?实际上,这是联合国和世界的喜悦。阿拉伯的乌德通过古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成为琵琶,欧洲的鲁特琴,西班牙的吉他,还有二胡、唢呐、咬舌等乐器,都是从外部传入中国的。经过改进和演变,它们成为我们当地的乐器。所以国乐也能体现‘你在我身边,我在你身边’。他说。

中西音乐的融合也让方锦龙看到了民间音乐发展的更多可能性。20年前,他出了一张独唱唱片,想知道如何让东北摇篮曲有蓝调的感觉。现在,他与交响乐团合作,用琵琶模仿各国乐器……在音乐表达上,方锦龙始终坚持民族音乐为基础,中西文化交融的理念,并提出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我现在所做的,其实是苹果和梨的嫁接,成为一个新品种——‘苹果梨’。一口两味;但是别忘了,苹果还在,梨还在,一个都没丢,同时还能收获更多的支持者。即继承不保守,创新不扎根。而且,要创新,最根本的还是要有。不能因为没有收入,就忘记古人传下来的财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这赋予了民间音乐独特的价值。所以,保持个性,坚持小众很重要。民乐本身就是野生的,它离不开世界各地的民乐文化,所以它不能被关在笼子里。不要一成不变。如果都是一样的风格,就没什么趣味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让东方音乐走向世界舞台,让小众也走向大众。”方锦龙说,多年来,他一直在从事现代融合,同时挖掘传统的精髓。“我不仅有时尚、二次元的一面,接下来我会展现更传统的一面。我的目标是:让郭乐走近中国人,走出国门!”

做圣人有什么不好?

采访中,方锦龙洒脱,侃侃侃侃而谈,颇有侠士风范。而坐在一旁的方松平,似乎与父亲的性格有些互补,比较内向,有着翩翩君子的气质。他是一位成熟的原创音乐人和歌手,致力于用现代流行音乐的形式诠释中国传统文化,推出了一系列新国乐作品。担任大型诗、乐、舞、雅综艺节目《邻家的故事》的音乐总监,作曲编曲《盖夏歌》获得中国广播电视奖第26届电视文艺“星光奖”优秀电视综艺节目奖提名作品。此次,他在山东录制了《中国礼记·中国音乐》,还为节目创作了三首极具特色的新国乐曲目:大个子先生、秦风剑甲和余淼鹿鸣。

“儿子有儿子的音乐,我有我的音乐。我们走的路完全不同。在新作品的创作中,我有时会采纳他的建议。”方锦龙的眼里充满了一个父亲的骄傲。热播节目《邻居的诗》已经播出了三季,方锦龙是主要嘉宾之一。“我们父子和制作人也出版过同名书籍,对节目中的古诗词解读进行了深度拓展和补充。而且,打开这本书,读者还可以打开App搜索,看看读的是什么样的诗,唱的是什么样的歌,从不同的角度感受诗歌和音乐的美。”方锦龙还告诉记者,他的科普教育书籍《独特的中国音乐》也将于近期由中国邮电出版社出版。他之前看了很多关于中国音乐和乐器历史的书,觉得语言太专业太学术,不好普及。于是他干脆自己写,在里面植入一个用自己模板设计的卡通形象,尽量生动有趣,目的是让老百姓看得懂。

方锦龙说,这也是他近年来频繁出现在各平台热门综艺节目中的主要原因。“综艺是普及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我经常跟制作组说,我们把内容做几个亮点,突出一些吸引人的小元素,让大部分观众静下心来看一看,不用换台。在节目中,我必须弹钢琴。说到五音,千万不要干巴巴的说教。你必须用钢琴说话。比如我告诉你,古琴本来就是一种五弦琴。在周文王周武王时代,他们两人给它加了一根弦,它就成了一把七弦琴。说到官帽,还有羽毛和皮料。我在做节目的时候想到了这次在泰山上玩的骨鲔鱼,告诉大家古人不仅用兽皮做帽子,还提倡鸟的各个部位。比如鹤,最早的骨头是鹤翅膀的骨头...只有这样的普及,才能让它们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传统文化功底很重要,即使没有音乐基础的人也能一眼看懂。"

"换句话说,民间音乐更接地气."方锦龙继续严肃地说,民间音乐是基础。没有民乐基础怎么玩民乐?民间音乐有三大块,来自宗教,来自歌剧和人民。现在很多所谓的民乐都是在琴房练习的。练多了不会变成转基因吗?不接地气,追求等级考试,追求速效,是不科学不合理的。学习器乐演奏,通过大量的练习可以很快掌握,但是需要很长的时间去理解和领悟。这个过程很难,所以学音乐不能急功近利。”方锦龙说道。

他又举了一个文王草的例子。孔子向师相子学琴。石祥子教了他一支曲子后,他每天都弹,一点也不觉得无聊。他的技术逐渐从陌生变成熟练。过了许多天,孔子对他的老师说,在演奏中,他觉得这位作曲家又高又威严,很像周文王。果然,这首歌是“曹汶国王”。“你看,孔子的老师就是这么厉害。我不告诉你原曲,而是让你不断的播放,找到歌曲的精髓,最终达到一种开悟的效果。古代人的教育思想比我们现在先进得多。我也在业余时间教课,但其实更多的时候,我是想传达一种思想,有些东西不一定要一点一点教。现在孩子学琴,老师经常会指出这边弹的手势不对,那边弹的状态不对。但是,强行批评和纠正很可能会抹杀孩子的想象力。我会采取鼓励的方式,先大力肯定,然后沟通引导,和他讨论如何变得更好,让孩子慢慢调整。”他说。

“更重要的是,不要扼杀孩子的好奇心。他可能今天突然对琵琶感兴趣,明天想弹钢琴,后天想画画踢足球...有些家长认为这是“非正常”的表现。其实这是一个探索世界的过程。换句话说,做圣人有什么不好?大诗人白居易是琵琶演奏家。...她转动了调音栓,测试了几根琴弦,甚至在她演奏之前,我们就能感觉到她的感受。如果他不是圣人,怎么能写好《琵琶行》?所以,教育不能孤注一掷。丰富多样性是一个方向。如果你有勇气去尝试和体验,生活会很精彩,这是值得鼓励的。”方锦龙说。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叶知秋

热词:

扫一扫
央视影音客户端
央视影音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
熊猫频道客户端
熊猫频道客户端